易地并声后的 "乡音": 马来西亚闽南语念谣初探

黄 文车
{"title":"易地并声后的 \"乡音\": 马来西亚闽南语念谣初探","authors":"黄 文车","doi":"10.1142/S1793724815000164","DOIUrl":null,"url":null,"abstract":"本文是笔者关注新马地区闽南语歌谣的流传与变异研究主题项目下,在闽南语过番歌的探讨分析后,聚焦马来西亚闽南语念谣作为探究文本,结合所谓的\"离散\"与\"反离散\"理论去思考南洋新马地区第一、二代和第三代华人的\"家乡\"与\"身份\"认同差异问题,并透过\"歌谣地理学\"思维,期待能提供海外闽南语歌谣的传播演变另一观察研究之径路。 新马地区的方言古调来自中国原乡,有着过番南来华人浓厚的思乡情结。 但当进入\"现代离散\"的越洋再建家园后,传统古调开始唱成南洋\"家乡\"歌曲。透过\"歌谣地理学\"的\"空间移动\"与\"易地并声\"概念去分析马来西亚闽南语念谣,可以发现当歌谣离开原乡后产生的\"空间位移\",在南洋有了自己的土地和文化属性后,并产生了\"易地并声\"的跨文化、语言等融合现象,\"离散\"可能就会终结;而南洋地方唱出的\"乡音\"则混入特殊词汇、不同语言和文化记忆,于是马来西亚的闽南语歌谣在地化现象因而产生。","PeriodicalId":366094,"journal":{"name":"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asporic Chinese Studies","volume":"48 1","pages":"0"},"PeriodicalIF":0.0000,"publicationDate":"2015-12-01","publicationTypes":"Journal Article","fieldsOfStudy":null,"isOpenAccess":false,"openAccessPdf":"","citationCount":"0","resultStr":null,"platform":"Semanticscholar","paperid":null,"PeriodicalName":"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asporic Chinese Studies","FirstCategoryId":"1085","ListUrlMain":"https://doi.org/10.1142/S1793724815000164","RegionNum":0,"RegionCategory":null,"ArticlePicture":[],"TitleCN":null,"AbstractTextCN":null,"PMCID":null,"EPubDate":"","PubModel":"","JCR":"","JCRName":"","Score":null,"Total":0}
引用次数: 0

Abstract

本文是笔者关注新马地区闽南语歌谣的流传与变异研究主题项目下,在闽南语过番歌的探讨分析后,聚焦马来西亚闽南语念谣作为探究文本,结合所谓的"离散"与"反离散"理论去思考南洋新马地区第一、二代和第三代华人的"家乡"与"身份"认同差异问题,并透过"歌谣地理学"思维,期待能提供海外闽南语歌谣的传播演变另一观察研究之径路。 新马地区的方言古调来自中国原乡,有着过番南来华人浓厚的思乡情结。 但当进入"现代离散"的越洋再建家园后,传统古调开始唱成南洋"家乡"歌曲。透过"歌谣地理学"的"空间移动"与"易地并声"概念去分析马来西亚闽南语念谣,可以发现当歌谣离开原乡后产生的"空间位移",在南洋有了自己的土地和文化属性后,并产生了"易地并声"的跨文化、语言等融合现象,"离散"可能就会终结;而南洋地方唱出的"乡音"则混入特殊词汇、不同语言和文化记忆,于是马来西亚的闽南语歌谣在地化现象因而产生。
查看原文
分享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好友 复制链接
本刊更多论文
易地并声后的 "乡音": 马来西亚闽南语念谣初探
本文是笔者关注新马地区闽南语歌谣的流传与变异研究主题项目下,在闽南语过番歌的探讨分析后,聚焦马来西亚闽南语念谣作为探究文本,结合所谓的"离散"与"反离散"理论去思考南洋新马地区第一、二代和第三代华人的"家乡"与"身份"认同差异问题,并透过"歌谣地理学"思维,期待能提供海外闽南语歌谣的传播演变另一观察研究之径路。 新马地区的方言古调来自中国原乡,有着过番南来华人浓厚的思乡情结。 但当进入"现代离散"的越洋再建家园后,传统古调开始唱成南洋"家乡"歌曲。透过"歌谣地理学"的"空间移动"与"易地并声"概念去分析马来西亚闽南语念谣,可以发现当歌谣离开原乡后产生的"空间位移",在南洋有了自己的土地和文化属性后,并产生了"易地并声"的跨文化、语言等融合现象,"离散"可能就会终结;而南洋地方唱出的"乡音"则混入特殊词汇、不同语言和文化记忆,于是马来西亚的闽南语歌谣在地化现象因而产生。
本文章由计算机程序翻译,如有差异,请以英文原文为准。
求助全文
约1分钟内获得全文 去求助
来源期刊
自引率
0.00%
发文量
0
期刊最新文献
战争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南下文人与新马华文文学关系(1937-1965) 东南亚—台湾—闽粤: 两大家族的跨地域婚姻与政商网络 Elaine Lynn-Ee Ho, Citizens in Motion: Emigration, Immigration, and Re-migration Across China’s Borders “海丝寻踪:华侨华人与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Andrea Louie, How Chinese Are You? Adopted Chinese Youth and Their Families Negotiate Identity and Culture
×
引用
GB/T 7714-2015
复制
MLA
复制
APA
复制
导出至
BibTeX EndNote RefMan NoteFirst NoteExpress
×
×
提示
您的信息不完整,为了账户安全,请先补充。
现在去补充
×
提示
您因"违规操作"
具体请查看互助需知
我知道了
×
提示
现在去查看 取消
×
提示
确定
0
微信
客服QQ
Book学术公众号 扫码关注我们
反馈
×
意见反馈
请填写您的意见或建议
请填写您的手机或邮箱
已复制链接
已复制链接
快去分享给好友吧!
我知道了
×
扫码分享
扫码分享
Book学术官方微信
Book学术文献互助
Book学术文献互助群
群 号:481959085
Book学术
文献互助 智能选刊 最新文献 互助须知 联系我们:info@booksci.cn
Book学术提供免费学术资源搜索服务,方便国内外学者检索中英文文献。致力于提供最便捷和优质的服务体验。
Copyright © 2023 Book学术 All rights reserved.
ghs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870号 京ICP备20230207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