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制冷材料的发展与进步

金城, 裴刚, 赵斌
{"title":"辐射制冷材料的发展与进步","authors":"金城, 裴刚, 赵斌","doi":"10.18686/cncest.v2i1.128","DOIUrl":null,"url":null,"abstract":"工业时代以来,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导致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进而加速全球变暖。制冷能耗是能源消耗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全球总能源消耗的20%,因此迫切需要发展低能耗、高效且环保的新型制冷技术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制冷需求。辐射制冷因其零能耗制冷特性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它的基本原理是地表物体通过大气层在“大气窗口”(8–13 μm)波段的高透过特性,将自身废热以热辐射的形式散失至低温太空,从而获得被动降温和制冷效果。早期阶段,辐射制冷的研究和探索局限于夜间工况,因此辐射制冷材料的核心在于红外发射率的优化与调控。相比于单纯的夜间辐射制冷,日间辐射制冷还可以在太阳辐射条件下实现被动降温与制冷,因此更具应用价值。","PeriodicalId":515880,"journal":{"name":"清洁能源科学与技术","volume":"31 5","pages":""},"PeriodicalIF":0.0000,"publicationDate":"2024-03-11","publicationTypes":"Journal Article","fieldsOfStudy":null,"isOpenAccess":false,"openAccessPdf":"","citationCount":"0","resultStr":null,"platform":"Semanticscholar","paperid":null,"PeriodicalName":"清洁能源科学与技术","FirstCategoryId":"1085","ListUrlMain":"https://doi.org/10.18686/cncest.v2i1.128","RegionNum":0,"RegionCategory":null,"ArticlePicture":[],"TitleCN":null,"AbstractTextCN":null,"PMCID":null,"EPubDate":"","PubModel":"","JCR":"","JCRName":"","Score":null,"Total":0}
引用次数: 0

Abstract

工业时代以来,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导致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进而加速全球变暖。制冷能耗是能源消耗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全球总能源消耗的20%,因此迫切需要发展低能耗、高效且环保的新型制冷技术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制冷需求。辐射制冷因其零能耗制冷特性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它的基本原理是地表物体通过大气层在“大气窗口”(8–13 μm)波段的高透过特性,将自身废热以热辐射的形式散失至低温太空,从而获得被动降温和制冷效果。早期阶段,辐射制冷的研究和探索局限于夜间工况,因此辐射制冷材料的核心在于红外发射率的优化与调控。相比于单纯的夜间辐射制冷,日间辐射制冷还可以在太阳辐射条件下实现被动降温与制冷,因此更具应用价值。
查看原文
分享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好友 复制链接
本刊更多论文
辐射制冷材料的发展与进步
工业时代以来,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导致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进而加速全球变暖。制冷能耗是能源消耗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全球总能源消耗的20%,因此迫切需要发展低能耗、高效且环保的新型制冷技术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制冷需求。辐射制冷因其零能耗制冷特性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它的基本原理是地表物体通过大气层在“大气窗口”(8–13 μm)波段的高透过特性,将自身废热以热辐射的形式散失至低温太空,从而获得被动降温和制冷效果。早期阶段,辐射制冷的研究和探索局限于夜间工况,因此辐射制冷材料的核心在于红外发射率的优化与调控。相比于单纯的夜间辐射制冷,日间辐射制冷还可以在太阳辐射条件下实现被动降温与制冷,因此更具应用价值。
本文章由计算机程序翻译,如有差异,请以英文原文为准。
求助全文
约1分钟内获得全文 去求助
来源期刊
自引率
0.00%
发文量
0
期刊最新文献
含油污泥的催化水热转化研究 氢电耦合储能系统:模型、应用和深度强化学习算法 超快吸附动力学分子筛用于丙烷和丙烯分离 制氢技术简述 基于水分管理和蒸发冷却的吸湿性聚合物材料研究
×
引用
GB/T 7714-2015
复制
MLA
复制
APA
复制
导出至
BibTeX EndNote RefMan NoteFirst NoteExpress
×
×
提示
您的信息不完整,为了账户安全,请先补充。
现在去补充
×
提示
您因"违规操作"
具体请查看互助需知
我知道了
×
提示
现在去查看 取消
×
提示
确定
0
微信
客服QQ
Book学术公众号 扫码关注我们
反馈
×
意见反馈
请填写您的意见或建议
请填写您的手机或邮箱
已复制链接
已复制链接
快去分享给好友吧!
我知道了
×
扫码分享
扫码分享
Book学术官方微信
Book学术文献互助
Book学术文献互助群
群 号:481959085
Book学术
文献互助 智能选刊 最新文献 互助须知 联系我们:info@booksci.cn
Book学术提供免费学术资源搜索服务,方便国内外学者检索中英文文献。致力于提供最便捷和优质的服务体验。
Copyright © 2023 Book学术 All rights reserved.
ghs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870号 京ICP备20230207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