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构念”的测验效度验证

S. Sireci
{"title":"去“构念”的测验效度验证","authors":"S. Sireci","doi":"10.59863/eoel9922","DOIUrl":null,"url":null,"abstract":"\"构念效度理论 (construct validity theory) 为教育和心理测验的“效度”提供了最全面的描述。“构念效度”一词最初由1954年的《心理测试与诊断技术的技术建议》引入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PA], 1954),随后由两名1954年委员会成员 Cronbach 和 Meehl (1955) 进行了阐释。构念效度理论对效度的理论描述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没有在最近两版的《教育与心理测验标准》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AERA] et al., 1999, 2014) 中得到明确支持。在本文中,我将回溯有关构念效度理论对测验效度检验的重要性的讨论历史,并且识别构念效度理论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对于有着特定用途的测验的效度验证至关重要。同时,我将提出一个侧重于测验使用,而非测验构念的效度验证框架。这个解构(译:“去构念”)的方法包含四步:(1)明确测验目的,(2)确认测验使用可能造成的消极后果,(3)将测验目的、可能的误用与 AERA et al. (2014) 的《教育与心理测验标准》中的五个效度证 据来源进行交叉比对,(4)优先考虑一些效度证据来源,以建立一个充足的、注重测验使用以及后果的效度论证。该去构念效度验证的目标是接受构念效度理论涉及的主要原则,利用这些原则发展一个心理测量学家、法院法官、决策者和一般公众都能理解的、连贯的、全面的效度论证,且与 AERA et al.(2014) 的《标准》保持一致。\"","PeriodicalId":72586,"journal":{"name":"Chinese/Engl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volume":"191 1","pages":""},"PeriodicalIF":0.0000,"publicationDate":"2020-12-01","publicationTypes":"Journal Article","fieldsOfStudy":null,"isOpenAccess":false,"openAccessPdf":"","citationCount":"0","resultStr":null,"platform":"Semanticscholar","paperid":null,"PeriodicalName":"Chinese/Engl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FirstCategoryId":"1085","ListUrlMain":"https://doi.org/10.59863/eoel9922","RegionNum":0,"RegionCategory":null,"ArticlePicture":[],"TitleCN":null,"AbstractTextCN":null,"PMCID":null,"EPubDate":"","PubModel":"","JCR":"","JCRName":"","Score":null,"Total":0}
引用次数: 0

Abstract

"构念效度理论 (construct validity theory) 为教育和心理测验的“效度”提供了最全面的描述。“构念效度”一词最初由1954年的《心理测试与诊断技术的技术建议》引入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PA], 1954),随后由两名1954年委员会成员 Cronbach 和 Meehl (1955) 进行了阐释。构念效度理论对效度的理论描述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没有在最近两版的《教育与心理测验标准》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AERA] et al., 1999, 2014) 中得到明确支持。在本文中,我将回溯有关构念效度理论对测验效度检验的重要性的讨论历史,并且识别构念效度理论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对于有着特定用途的测验的效度验证至关重要。同时,我将提出一个侧重于测验使用,而非测验构念的效度验证框架。这个解构(译:“去构念”)的方法包含四步:(1)明确测验目的,(2)确认测验使用可能造成的消极后果,(3)将测验目的、可能的误用与 AERA et al. (2014) 的《教育与心理测验标准》中的五个效度证 据来源进行交叉比对,(4)优先考虑一些效度证据来源,以建立一个充足的、注重测验使用以及后果的效度论证。该去构念效度验证的目标是接受构念效度理论涉及的主要原则,利用这些原则发展一个心理测量学家、法院法官、决策者和一般公众都能理解的、连贯的、全面的效度论证,且与 AERA et al.(2014) 的《标准》保持一致。"
查看原文
分享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好友 复制链接
本刊更多论文
去“构念”的测验效度验证
"构念效度理论 (construct validity theory) 为教育和心理测验的“效度”提供了最全面的描述。“构念效度”一词最初由1954年的《心理测试与诊断技术的技术建议》引入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PA], 1954),随后由两名1954年委员会成员 Cronbach 和 Meehl (1955) 进行了阐释。构念效度理论对效度的理论描述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没有在最近两版的《教育与心理测验标准》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AERA] et al., 1999, 2014) 中得到明确支持。在本文中,我将回溯有关构念效度理论对测验效度检验的重要性的讨论历史,并且识别构念效度理论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对于有着特定用途的测验的效度验证至关重要。同时,我将提出一个侧重于测验使用,而非测验构念的效度验证框架。这个解构(译:“去构念”)的方法包含四步:(1)明确测验目的,(2)确认测验使用可能造成的消极后果,(3)将测验目的、可能的误用与 AERA et al. (2014) 的《教育与心理测验标准》中的五个效度证 据来源进行交叉比对,(4)优先考虑一些效度证据来源,以建立一个充足的、注重测验使用以及后果的效度论证。该去构念效度验证的目标是接受构念效度理论涉及的主要原则,利用这些原则发展一个心理测量学家、法院法官、决策者和一般公众都能理解的、连贯的、全面的效度论证,且与 AERA et al.(2014) 的《标准》保持一致。"
本文章由计算机程序翻译,如有差异,请以英文原文为准。
求助全文
约1分钟内获得全文 去求助
来源期刊
自引率
0.00%
发文量
0
期刊最新文献
Non-Parametric CD-CAT Item Selection Strategy and Termination Rules Based on Binary Search Algorithm 基于二分搜索算法构建的非参数CD-CAT选题策略及终止规则 An Efficient Non-parametric Item Selection Method for Polytomous Scoring CD-CAT ETS Skills Taxonomy 一种高效的且适用于多级计分CD-CAT非参数选题方法
×
引用
GB/T 7714-2015
复制
MLA
复制
APA
复制
导出至
BibTeX EndNote RefMan NoteFirst NoteExpress
×
×
提示
您的信息不完整,为了账户安全,请先补充。
现在去补充
×
提示
您因"违规操作"
具体请查看互助需知
我知道了
×
提示
现在去查看 取消
×
提示
确定
0
微信
客服QQ
Book学术公众号 扫码关注我们
反馈
×
意见反馈
请填写您的意见或建议
请填写您的手机或邮箱
已复制链接
已复制链接
快去分享给好友吧!
我知道了
×
扫码分享
扫码分享
Book学术官方微信
Book学术文献互助
Book学术文献互助群
群 号:481959085
Book学术
文献互助 智能选刊 最新文献 互助须知 联系我们:info@booksci.cn
Book学术提供免费学术资源搜索服务,方便国内外学者检索中英文文献。致力于提供最便捷和优质的服务体验。
Copyright © 2023 Book学术 All rights reserved.
ghs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870号 京ICP备20230207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