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普、外”——论全球华语研究的四个视角

晓梅 王
{"title":"“古、方、普、外”——论全球华语研究的四个视角","authors":"晓梅 王","doi":"10.1515/GLOCHI-2019-0003","DOIUrl":null,"url":null,"abstract":"\n 进入二十一世纪,汉语研究的视角开始由以普通话为核心转向全球华语。这个转变反映了 “中国在语言规划方面也开始采用全球的视野”,将现代汉语在各地的标准变体囊括在 “全球华语” 研究范围之内。与此同时,全球华语研究的理论探讨也急需提上日程。本文将通过马来西亚华语研究的成果,来论证全球华语研究(无论是词汇研究、语音研究,还是语法研究)都应该充分考虑 “古、方、普、外” 四个视角,以解释各地华语特征的结构特点与形成原因。其中,“古” 指的是古代汉语,即马来西亚华语所受到的古汉语影响;“方” 指的是闽、粤、客等南方方言,即马来西亚华语所受到的闽、粤等方言的影响;“普” 指的是普通话,即马来西亚华语与普通话的异同;“外” 指的是英语、马来语、淡米尔语等语言,即马来西亚华语所受到的非汉语(当地语言)的影响。本文尝试从这四个视角来一一分析它们对马来西亚华语的影响,并建构研究全球华语的 “古、方、普、外” 的理论视角。","PeriodicalId":12769,"journal":{"name":"环球中医药","volume":"26 1","pages":""},"PeriodicalIF":0.0000,"publicationDate":"2019-04-24","publicationTypes":"Journal Article","fieldsOfStudy":null,"isOpenAccess":false,"openAccessPdf":"","citationCount":"5","resultStr":null,"platform":"Semanticscholar","paperid":null,"PeriodicalName":"环球中医药","FirstCategoryId":"3","ListUrlMain":"https://doi.org/10.1515/GLOCHI-2019-0003","RegionNum":0,"RegionCategory":null,"ArticlePicture":[],"TitleCN":null,"AbstractTextCN":null,"PMCID":null,"EPubDate":"","PubModel":"","JCR":"","JCRName":"","Score":null,"Total":0}
引用次数: 5

Abstract

进入二十一世纪,汉语研究的视角开始由以普通话为核心转向全球华语。这个转变反映了 “中国在语言规划方面也开始采用全球的视野”,将现代汉语在各地的标准变体囊括在 “全球华语” 研究范围之内。与此同时,全球华语研究的理论探讨也急需提上日程。本文将通过马来西亚华语研究的成果,来论证全球华语研究(无论是词汇研究、语音研究,还是语法研究)都应该充分考虑 “古、方、普、外” 四个视角,以解释各地华语特征的结构特点与形成原因。其中,“古” 指的是古代汉语,即马来西亚华语所受到的古汉语影响;“方” 指的是闽、粤、客等南方方言,即马来西亚华语所受到的闽、粤等方言的影响;“普” 指的是普通话,即马来西亚华语与普通话的异同;“外” 指的是英语、马来语、淡米尔语等语言,即马来西亚华语所受到的非汉语(当地语言)的影响。本文尝试从这四个视角来一一分析它们对马来西亚华语的影响,并建构研究全球华语的 “古、方、普、外” 的理论视角。
查看原文
分享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好友 复制链接
本刊更多论文
“古、方、普、外”——论全球华语研究的四个视角
进入二十一世纪,汉语研究的视角开始由以普通话为核心转向全球华语。这个转变反映了 “中国在语言规划方面也开始采用全球的视野”,将现代汉语在各地的标准变体囊括在 “全球华语” 研究范围之内。与此同时,全球华语研究的理论探讨也急需提上日程。本文将通过马来西亚华语研究的成果,来论证全球华语研究(无论是词汇研究、语音研究,还是语法研究)都应该充分考虑 “古、方、普、外” 四个视角,以解释各地华语特征的结构特点与形成原因。其中,“古” 指的是古代汉语,即马来西亚华语所受到的古汉语影响;“方” 指的是闽、粤、客等南方方言,即马来西亚华语所受到的闽、粤等方言的影响;“普” 指的是普通话,即马来西亚华语与普通话的异同;“外” 指的是英语、马来语、淡米尔语等语言,即马来西亚华语所受到的非汉语(当地语言)的影响。本文尝试从这四个视角来一一分析它们对马来西亚华语的影响,并建构研究全球华语的 “古、方、普、外” 的理论视角。
本文章由计算机程序翻译,如有差异,请以英文原文为准。
求助全文
约1分钟内获得全文 去求助
来源期刊
自引率
0.00%
发文量
7587
期刊介绍:
期刊最新文献
Effect of prototypicality and dual route processing modal on instructe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f Chinese resultative verb compounds 基于《全球华语大词典》的印尼华语社区词初探 印尼华语语气词“[sih]”的使用状况、来源、含义及其语音调查研究 华语的事实发掘、描写与分析——以刁晏斌教授的相关研究为例 马来西亚华语与普通话隐性否定结构的共性与差异
×
引用
GB/T 7714-2015
复制
MLA
复制
APA
复制
导出至
BibTeX EndNote RefMan NoteFirst NoteExpress
×
×
提示
您的信息不完整,为了账户安全,请先补充。
现在去补充
×
提示
您因"违规操作"
具体请查看互助需知
我知道了
×
提示
现在去查看 取消
×
提示
确定
0
微信
客服QQ
Book学术公众号 扫码关注我们
反馈
×
意见反馈
请填写您的意见或建议
请填写您的手机或邮箱
已复制链接
已复制链接
快去分享给好友吧!
我知道了
×
扫码分享
扫码分享
Book学术官方微信
Book学术文献互助
Book学术文献互助群
群 号:481959085
Book学术
文献互助 智能选刊 最新文献 互助须知 联系我们:info@booksci.cn
Book学术提供免费学术资源搜索服务,方便国内外学者检索中英文文献。致力于提供最便捷和优质的服务体验。
Copyright © 2023 Book学术 All rights reserved.
ghs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870号 京ICP备20230207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