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生理学

第一作者发表Nature子刊后,“杰青”团队副研究员又以通讯作者再发Nature Communications,破解百年未解之谜

Ad植物微生物 2025-03-21 09:32
文章摘要
本文报道了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刘志勇研究员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成功克隆了小麦杂种坏死相关的Ne1基因。Ne1基因编码一种α/β水解酶,与Ne2基因协同作用,激活植物的免疫反应,导致杂种坏死现象。研究还发现,Ne1基因的等位变异和拷贝数变异是造成小麦杂种坏死表型多样性的重要因素。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NLR/ABH基因对在植物生长和先天免疫方面的协同进化机制,而且对于提高小麦杂交育种效率及开发新的抗病品种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
第一作者发表Nature子刊后,“杰青”团队副研究员又以通讯作者再发Nature Communications,破解百年未解之谜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推荐文献
How many trees are there in China?
DOI: 10.1016/j.scib.2025.02.001 Pub Date : 2025-04-15
IF 18.8 1区 综合性期刊 Q1
JUN mediates glucocorticoid resistance by stabilizing HIF1a in T 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DOI: 10.1016/j.isci.2025.112438 Pub Date : 2025-04-16
IF 4.6 2区 综合性期刊 Q1
最新文章
河南农业大学“省杰青”在顶级期刊(IF=17.9)发表研究成果
河南农业大学“省杰青”在顶级期刊(IF=17.9)发表研究成果
近日河南农业大学动物病原与生物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魏战勇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Microbiome(五年影响因子17.9)上发表了一篇题为“Gut microbiota contributes t
2025-04-16
贵州大学副校长团队在顶级期刊(IF=12.2)发表研究成果,取得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健康研究方面的新进展
贵州大学副校长团队在顶级期刊(IF=12.2)发表研究成果,取得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健康研究方面的新进展
近日,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省农业生物安全全省重点实验室博士生王秋萍为第一作者,吴小毛教授和陈祥盛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I
2025-04-16
武汉大学副院长团队博士生第一作者在顶级期刊(IF=12.3)发表研究成果
武汉大学副院长团队博士生第一作者在顶级期刊(IF=12.3)发表研究成果
4月15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董卫国教授团队在Gut Microbes期刊在线发表题为Fusobacterium nucleatumexacerbates colitis via STAT3 activ
2025-04-16
IF=54.6!南京师范大学博士、“杰青”以第一兼通讯作者发Nature顶刊!
IF=54.6!南京师范大学博士、“杰青”以第一兼通讯作者发Nature顶刊!
湖泊表面水温(LSWT)是衡量气候变化的关键指标之一,对湖泊生态系统有着根本性的影响,涉及热力结构及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变化。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数值模拟、现场观测以及卫星数据的分析显示,全球湖泊
2025-04-16
Book学术官方微信
Book学术文献互助
Book学术文献互助群
群 号:481959085
Book学术
文献互助 智能选刊 最新文献 互助须知 联系我们:info@booksci.cn
Book学术提供免费学术资源搜索服务,方便国内外学者检索中英文文献。致力于提供最便捷和优质的服务体验。
Copyright © 2023 Book学术 All rights reserved.
ghs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870号 京ICP备20230207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