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

BMC medicine丨赵存友/任思强团队揭示长链非编码RNA AP1AR-DT通过调控突触可塑性参与双相情感障碍发病的新机制

BioArtMED 2024-11-26 14:30
文章摘要
南方医科大学赵存友/任思强团队在BMC Medicine上发表的研究揭示了长链非编码RNA AP1AR-DT通过调控突触可塑性参与双相情感障碍发病的新机制。研究背景为双相情感障碍的表型异质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表观遗传修饰起关键作用。研究目的在于探讨AP1AR-DT在双相情感障碍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发现,AP1AR-DT在小鼠前额叶皮层(mPFC)中的过表达导致抑郁和焦虑样行为,并降低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和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频率。结论指出,AP1AR-DT通过抑制神经元生长调节因子1(NEGR1)介导的兴奋性突触传递,参与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机制,为该病的病因学研究提供了新线索。
BMC medicine丨赵存友/任思强团队揭示长链非编码RNA AP1AR-DT通过调控突触可塑性参与双相情感障碍发病的新机制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最新文章
Cell Stem Cell | 干细胞异质性决定白血病驱动突变的克隆反应
Cell Stem Cell | 干细胞异质性决定白血病驱动突变的克隆反应
撰文 | 亦传统观点认为,癌症的表型差异主要源于驱动突变的类型或发生顺序。但携带相同突变的不同患者(甚至同一患者的不同克隆)也会发展为截然不同的白血病亚型,这一表型异质性可能与突变的“细胞起源”(ce
2025-04-01
Cell | 瘫痪患者的“意念之手”:长期稳定控制机器人手臂的神经可塑性研究
Cell | 瘫痪患者的“意念之手”:长期稳定控制机器人手臂的神经可塑性研究
撰文 | Qi你是否想过,仅凭“意念”就能操控机械臂完成倒水、抓取物品?近年来,脑机接口(BCI)技术在帮助瘫痪患者恢复运动功能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然而,BCI存在“跨天失灵”的情况,也就是说瘫痪患者
2025-04-01
Mol Ther丨蔡辉团队开发具有抗肿瘤转移作用的靶向S100A9和自组装特性的双功能肽H6-Q11
Mol Ther丨蔡辉团队开发具有抗肿瘤转移作用的靶向S100A9和自组装特性的双功能肽H6-Q11
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在肿瘤转移的驱动和加速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S100A8/A9由髓源性免疫抑制细胞产生,其通过促进转移前生态位的形成,已成为转移性癌症的重要治疗靶点。既往研究表明,结合小鼠Ig
2025-04-01
Mol Ther丨张笑人团队揭示GCB-DLBCL中基质细胞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的新机制
Mol Ther丨张笑人团队揭示GCB-DLBCL中基质细胞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的新机制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恶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类型,其中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DLBCL)约占所有DLBCL病例的50%。尽管现有治疗方案(如R-CHOP)对部分患者
2025-04-01
Book学术官方微信
Book学术文献互助
Book学术文献互助群
群 号:481959085
Book学术
文献互助 智能选刊 最新文献 互助须知 联系我们:info@booksci.cn
Book学术提供免费学术资源搜索服务,方便国内外学者检索中英文文献。致力于提供最便捷和优质的服务体验。
Copyright © 2023 Book学术 All rights reserved.
ghs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870号 京ICP备20230207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