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环境研究所重建了东南地区过去2000年温度变化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2025-02-03 08:00
文章摘要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的“极端气候事件及影响”团队通过分析鄱阳湖地区的沉积岩心,使用支链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类化合物(brGDGTs)古温度计,定量重建了长江中下游地区过去2000年的年均温变化。研究发现,该地区在工业化前呈现降温趋势,并经历了明显的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研究还发现,温度变化与太阳总辐照度的变化一致,特别是在公元1500年左右的明显降温,支持了太阳活动对温度变化的重要影响。此外,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之间的温差随着纬度和海拔的增加而增加,表明在高海拔和高纬度地区,百年尺度的温度波动可能会被放大。这些成果为理解我国晚全新世温度变化过程、规律与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