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

EHJ丨贝勒医学院Na Li实验室研究揭示GSDMD非焦亡依赖途径促进心房颤动发生的机制

iNature 2025-02-15 00:00
文章摘要
本研究由贝勒医学院Na Li实验室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发表,探讨了Gasdermin D(GSDMD)在心房颤动(房颤)中的作用。研究发现,GSDMD的N端片段(NT-GSDMD)在心房肌细胞内通过非焦亡途径引起线粒体损伤,进而促进房颤的发生。NT-GSDMD不仅促进IL-1β的分泌,导致心房纤维化和巨噬细胞浸润,还通过破坏线粒体膜的完整性,释放大量活性氧(ROS),影响钙稳态,从而诱发房颤。研究还发现,通过使用靶向线粒体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模拟物(mitoTEMPO)可以有效清除ROS,降低房颤的易感性。这些发现揭示了NT-GSDMD在房颤发生中的新机制,为房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EHJ丨贝勒医学院Na Li实验室研究揭示GSDMD非焦亡依赖途径促进心房颤动发生的机制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最新文章
EHJ丨贝勒医学院Na Li实验室研究揭示GSDMD非焦亡依赖途径促进心房颤动发生的机制
EHJ丨贝勒医学院Na Li实验室研究揭示GSDMD非焦亡依赖途径促进心房颤动发生的机制
Gasdermin D(GSDMD)是炎症小体通路重要的下游效应分子,其被caspase1/ caspase11剪切形成的N端GSDMD肽段 (NT-GSDMD) 能够形成胞膜孔道,以释放IL-1β等
2025-02-14
北京大学陈鹏-樊新元团队,Nature Catalysis!
北京大学陈鹏-樊新元团队,Nature Catalysis!
溶酶体是细胞的关键降解器官,参与许多生物学过程,但由于其高度消化性和酸性环境,传统的接近标记方法无法有效应用于溶酶体。现有的溶酶体蛋白质组学方法多依赖于溶酶体的物理分离,无法保留其原始状态,因此无法在
2025-02-14
北京化工大学苏昕教授/中科院杭州医学所韩达研究员《AM》:DNA算命!
北京化工大学苏昕教授/中科院杭州医学所韩达研究员《AM》:DNA算命!
生物标志物(如基因、蛋白质、miRNA等)在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中起着关键作用。但单个生物标志物的变化无法作为确切的诊断依据,对多种生物标志物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提高诊断准确性。DNA作为一种可编程
2025-02-12
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合作,最新Nature Cancer!
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合作,最新Nature Cancer!
探索针对ADAR1的小分子抑制剂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潜力目前,前列腺癌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疗、激素治疗等,但这些治疗方法在晚期或转移性前列腺癌中的效果有限。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有效的治疗靶点和策略
2025-02-12
Book学术官方微信
Book学术文献互助
Book学术文献互助群
群 号:481959085
Book学术
文献互助 智能选刊 最新文献 互助须知 联系我们:info@booksci.cn
Book学术提供免费学术资源搜索服务,方便国内外学者检索中英文文献。致力于提供最便捷和优质的服务体验。
Copyright © 2023 Book学术 All rights reserved.
ghs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870号 京ICP备2023020795号-1